新鄉(xiāng)市教育局
關于組織參加河南省第二十六屆教育教學
信息化交流活動的通知
各縣(市)、區(qū)教育局,局屬各學校,河師大附中,市區(qū)各民辦學校: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促進我市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按照《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舉辦河南省第二十六屆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的通知》(教辦電教〔2022〕122 號)要求,經研究,決定組織全市教師參加河南省第二十六屆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組織工作
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組織參加本屆活動作為促進我市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和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的重要措施,按照省廳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宣傳、組織和推薦工作,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市教育局適時組織集中評審,推薦優(yōu)秀作品參加全省交流活動。
二、人員范圍和項目設置
(一)人員范圍
全市中小學校、教育教學部門的教師及教育技術工作者,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2.0”)已經實施的學校。
(二)項目設置
本屆活動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不同學段的教育教學要求和特點,按照基礎教育、中等職業(yè)教育兩個組別設置項目。
1.基礎教育組(含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專門教育):課件、微課、融合創(chuàng)新應用教學案例、優(yōu)秀教育電視節(jié)目;能力提升工程2.0融合創(chuàng)新應用教學案例、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優(yōu)秀案例。
2.中等職業(yè)教育組:課件、微課、信息化教學課程案例、職業(yè)教育實踐性教學案例、優(yōu)秀教育電視節(jié)目。
(三)項目說明
1.課件:是指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內容、目標、過程、方法與評價進行設計、制作完成的應用軟件。能夠有效支持教與學,高效完成特定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各類教學軟件、學生自主學習軟件、教學評價軟件、仿真實驗軟件等均可報送。
(1)制作要求:視頻、聲音、動畫等素材使用常用文件格式。
(2)報送形式:作品以 zip 壓縮包格式報送,總大小建議不超過 700MB。課件應易于安裝、運行和卸載;如需非常用軟件運行或播放,請同時提供該軟件,如相關字體、白板軟件等。建議同時報送軟件運行錄屏解說文件。
2.微課:是指教師圍繞單一學習主題,以知識點講解、教學重難點和典型問題解決、技能操作和實驗過程演示等為主要內容,使用攝錄設備、錄屏軟件等拍攝制作的視頻教學資源。主要形式可以是講授視頻,也可以是講授者使用 PPT、手寫板配合畫圖軟件和電子白板等方式,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批注和講解的視頻。中等職業(yè)教育組微課作品鼓勵體現技能訓練(包括訓練模式)。
(1)制作要求:報送的微課作品應是單一有聲視頻文件,要求教學目標清晰、主題突出、內容完整、聲畫質量好。視頻片頭要求藍底白字、楷體、時長5 秒,顯示教材版本、學段學科、年級學期、課名、教師姓名和所在單位等信息,視頻格式采用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 mp4 等),畫面尺寸為 640×480以上,播放時間一般不超過 8 分鐘,視頻左上角需全程出現教師本人講課的同步畫面。
根據學科和教學內容特點,如有學習指導、練習題和配套學習資源等材料請一并提交。
(2)報送形式:作品以 zip 壓縮包格式報送,總大小建議不超過 700MB。
3.融合創(chuàng)新應用教學案例:是指教師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師組織與實施教學的工具和學生學習與認知的工具,融于教與學的過程,且教學成效明顯的教學活動案例。
(1)制作要求:須提交案例介紹文檔、教學活動錄像和相關材料。
案例介紹文檔包括:教學環(huán)境設施與課程建設、教學應用情況、教學效果、教學成果、獲獎情況、推廣情況等。
教學活動錄像:反映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案例特點,提供合適的教學活動錄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單節(jié)課堂教學實錄,也可以是圍繞一個教學專題的多節(jié)課課堂教學片段剪輯而成的專題介紹視頻。使用 mp4 等常用格式,時間總計不超過 50 分鐘。
相關材料:教學設計方案、課程資源等。
(2)報送形式:作品以 zip 壓縮包格式報送,總大小建議不超過 700MB。
4.信息化教學課程案例:指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程教學,轉變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的案例。包括課堂教學、研究性教學、實驗實訓教學、見習實習教學等多種類型,采用混合教學或在線教學模式。鼓勵思政課、教師教育類的信息化教學案例報送。
(1)制作要求:須提交案例介紹文檔、教學活動錄像和相關材料。
案例介紹文檔可包括:課程建設與實施情況、教學效果、教學成果、獲獎情況、推廣情況等。
教學活動錄像:反映信息化課程教學情況,針對案例特點,提供合適的教學活動錄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單節(jié)課堂教學實錄、多節(jié)課堂片段剪輯、專題介紹視頻等多種形式。使用 mp4 等格式,時間總計不超過 50 分鐘。
相關材料:教學設計方案、課程資源等。
(2)報送形式:作品以 zip 壓縮包格式報送,總大小建議不超過 700MB。
5.職業(yè)教育實踐性教學案例:作品提交單元為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教學視頻,視頻內容為一節(jié)課或一節(jié)課中的一個教學片斷。視頻以職業(yè)崗位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圍繞單一和明確的實踐性教學主題,以相對完整和獨立的工作項目、典型任務、技能操作、實驗實訓過程等為主要內容,使用攝錄設備、錄屏軟件等拍攝制作。鼓勵將行家里手、能工巧匠等引入教學,開展雙師或多師協同合作的教學,實現深度校企合作??煞譃橐灾虨橹鞯慕虒W案例和以助學為主的教學案例。以助教為主的教學視頻反映一堂課完整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幫助教師觀摩和研究教學方法;以助學為主的教學視頻突出教學演示與操作等,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1)要求:須提交教學視頻及其他配套資源。
教學視頻:反映實踐教學情況及特點,視頻數量為一個,時長不超過 25 分鐘。視頻須提供縮略圖,圖片比例為 16: 9,最小尺寸 220× 124,格式為.jpg。
配套資源:可支持視頻學習的顆?;Y源總和,與教學視頻有機融合,包括教學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在線試題、作業(yè)、答疑材料等。
(2)報送形式:教學視頻以 mp4 格式上傳,配套資源經命名后逐個上傳,總大小不超過 1GB。
6.優(yōu)秀教育電視節(jié)目:是指教育電視新聞、校園電視作品、教育電視主持人風采等交流、展示類視頻資源。
(1)制作要求
教育電視新聞(含校園新聞):每條新聞時長控制在 3 分鐘以內;校園新聞應圍繞一個新聞主題攝制,每條新聞控制在 1 分鐘以內。
校園電視作品(新聞專題類):校園專題以記錄典型人物、文體活動或探討校園生活熱點問題,宣傳學校辦學特色為主題,時長控制在 10—15 分鐘。
校園電視作品(校園 DV、MV):應具有微時長、微周期、微投入、主題集中、故事情節(jié)完整特征,適于在各種媒體(特別是移動媒體)上播放,時長不超過 10 分鐘;MV 包括校歌和其他適合學生演唱的歌曲,制作完成后有字幕,時長 3—5 分鐘。
教育電視主持人風采:包括專題采訪、欄目主持(不含電臺播音主持);時長控制在 10 分鐘以內。
(2)報送形式:前期錄制分辨率不低于 720×576,視頻制作推薦使用高清制式,壓縮推薦采用 H.264 編碼方式,碼流率不低于 256Kbps,封裝格式推薦使用 MP4,總大小不超過 2G。以 ZIP或 RAR 壓縮包的方式上報。
7. 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優(yōu)秀案例:是指實施能力提升工程 2.0 項目的學校在整校推進過程中產生的典型經驗。
(1)制作要求:須提交案例介紹文檔、整校推進視頻和相關材料。
案例類別包括:制度與機制建設、培訓團隊建設、整校推進方案、融合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校本應用考核、資源建設和培訓模式創(chuàng)新(可選擇 1—2個類別進行介紹)。
案例介紹文檔包括:問題與挑戰(zhàn)、問題解決思路、實踐成效、案例創(chuàng)新點等。
整校推進視頻:說明案例的設計、組織實施、輻射推廣以及特色亮點等。使用 mp4 等常用格式,時間總計不超過 10分鐘。
相關材料: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fā)展規(guī)劃、校本應用研修計劃、“整校推進”實施成效等。
(2)報送形式:作品以zip壓縮包格式報送,總大小建議不超過 800MB。
三、作品要求
(一)制作要求
項目作品要按照文件中所規(guī)定的范圍、標準進行設計、制作,要充分體現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方式的變革,展現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整合并利用優(yōu)質資源,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
課件、微課作品限作者一名;其它每件作品作者不超過 3 人,每位參加教師(第一作者)限報送一件作品。
作品須為原創(chuàng)作品,資料的引用應注明出處,如引起知識產權異議和糾紛,其責任由作品作者承擔。有政治原則性錯誤和學科概念性錯誤的作品,取消參加資格。杜絕弄虛作假行為,一經發(fā)現,取消參加資格。
(二)報送要求
1.報送形式
所有作品2022年 6 月22日前以U盤報送,逾期不再受理。項目作品登記表(附件 1)、交流活動工作聯系人信息表(附件2)、交流活動匯總表(附件3)隨項目作品一起報送;交流活動工作聯系人信息表(附件2)、交流活動匯總表(附件3)由各單位活動負責人填寫并加蓋單位公章報送紙質材料。
2.報送數量
各縣(市、區(qū))教育局、市直各單位要認真組織遴選,并按照分配名額推薦上報(見附件4)。參賽作品單位統一報送,概不受理個人申報。
聯系人:谷美榮 電話:0373—2051140
郵 箱:xxdjg0373@163.com
附件:1.作品登記表
2.交流活動工作聯系人信息表
3.交流活動匯總表
4.報送名額分配表
新鄉(xiāng)市 教育局
2022年4月22日
附件1
作品登記表
作品名稱 | 作品大小 | ||||
項目分類 | 基礎教育組 | 課件□ 微課□ 融合創(chuàng)新應用教學案例□ 優(yōu)秀教育電視節(jié)目□ 能力提升工程2.0融合創(chuàng)新應用案例□ 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優(yōu)秀案例□ | 幼兒教育□ 小學□ 初中□ 高中□ | ||
職業(yè)教育組 | 課件□ 微課□ 信息化教學課程案例□ 職業(yè)教育實踐性教學案例□ 優(yōu)秀教育電視節(jié)目□ | ||||
高等教育組 | 微課□ 優(yōu)秀教育電視節(jié)目□ | ||||
作者信息 | 姓名 | 所在單位(按單位公章填寫) | |||
聯系信息 | 姓名 | 手機 | |||
固定電話 | 電子郵箱 | ||||
作品特點 | (包括作品簡介、特色亮點等,300字以內)
| ||||
作品安裝 運行說明 | (安裝運行所需環(huán)境,臨時用戶名、密碼等,300字以內)
| ||||
共享 說明 | 是否同意“組委會”將作品制作成集錦出版或在“教師交流活動”等公益性網站共享 □是 □否 是否同意“組委會”將作品推薦給河南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是 □否 |
我(們)在此申明所報送作品是我(們)原創(chuàng)構思并制作,不涉及他人的著作權。
作者簽名:
年 月 日
附件2
交流活動工作聯系人信息表
單位名稱:(公章)
姓名 | 部門、職務 | 通信地址 | 辦電 | 手機 |
<span style="font-family:仿宋_GB